這是1月20日發生在安徽省望江縣的一起悲劇。——9歲留守兒童小林(化名),在放寒假設計裝潢當天上吊自殺。就在這一天,他聽到了母親今年又不回家過年的消息。(1月25日《南方都市報》)
  實在不願在春節將至的喜慶氛圍里,拿一個9歲孩子的自殺說事兒。但確如骨鯁在喉不化療飲食注意吐不快,所以容我嘮叨幾句。
  小林景觀設計出生20多天,就成了“留守兒童”。父親一直在外打工,母親帶他回到外婆家裡。兩年前,小林父母離異,小林判給母親,父親每年支付2600元生活費,平均每月200出頭。但就這點微薄的撫養費,這兩年父親都沒兌現。母親再婚後,將小林轉到繼父家所在的村小,自母親和繼父雙雙外出打工後,小林就由繼父的父親照顧。半年之後,他又被外公外婆接了回來,轉到華陽鎮中心小學就讀。老師說,小林已經讀到三年級,但他的父母從未陪他拿過成績單,平時學校開家長會,都是外公外婆或者舅舅參加,父母平時,也不與老師主動聯繫。
  可以看出,這個孩子既缺父愛也缺母愛,他不但面臨生活的困頓,而且身處情感的荒漠。要我說,他的父母的存在,還不如徹底的消失。那樣,孩子不再念想父母,沒有了不絕如縷的煎熬;外公外婆,也就不再指望女兒女婿撫養外孫,他們也會給孩外接式硬碟子全部的呵護。雖然那樣也有痛苦,但還不致痛苦到捨棄生命的地步。
  一個九歲的孩子,把自己弔在廁所橫梁,脖子上套著一截塑料繩子。現在已經沒人知道,他的內心,當時涌起了怎樣的波瀾?經歷了怎樣的糾結台北港式飲茶?然而可以肯定,當他聽到母親又不回家過年之後,在他的幼小的心裡一定覺得:這是他最好的選擇:生的痛苦,一定大於死的痛苦。父母親情的缺失,是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  面對一朵不該凋零的花朵,我們需要反問:父母給了孩子生命,是否給了足夠的親情?學校除了教授知識,“三生”教育有無強化?大人除了關註吃喝,是否關心過孩子內心的世界?政府創造了多少有效減少“留守兒童”數量的條件?……不如此,我們就對不起那個逝去的亡靈。
  文/雷鐘哲  (原標題:親情缺失,殺傷力到底有多大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j23fjivf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